《門(急)診診療信息頁質量管理規定(試行)》發布
《規定》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明確醫療機構應當及時匯總保存的患者基本信息、就診過程信息、診療信息以及費用信息等4大類72項門(急)診診療信息。二是明確相關信息項的具體內涵、采集和保存要求,并制定了相關信息質量與接口標準,保障信息數據規范可用。三是就醫療機構利用相關信息開展質控工作提出指導,推動醫院持續改進門(急)診管理和診療質量。
各級各類醫院要正確理解《規定》要求,結合本院工作實際,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相關信息的采集、保存、分析、反饋,推動門(急)診診療質量提升。
《關于加快推進縣級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出臺
《意見》提出完善縣級中醫醫院設置、提升醫院服務能力、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醫療質量和安全、提升科學管理和治理能力等五方面16條建設任務。要求到2030年縣級中醫醫院力爭實現五個“100%”,包括縣級中醫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達標率力爭達到100%。縣級中醫醫院信息化建設水平逐步提高,二級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全部達到3級以上,三級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全部達到4級以上。
提升醫療質量和安全,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加強縣級中醫醫院信息化統籌規劃和投入,全面落實《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和衛生健康信息行業標準要求,支持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積極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持續優化服務流程,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和檢查檢驗集中預約服務。
國家醫保局、財政部聯合印發通知強化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管理服務
《通知》就加強異地就醫備案管理、合理確定異地就醫結算報銷政策、強化就醫地管理、優化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經辦服務、加強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監測、完善異地就醫基金監管機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
《通知》要求各地在做好基金運行風險評估的同時,及時完善異地就醫結算報銷政策,跨省臨時外出就醫人員報銷水平應與參保地同級別醫療機構報銷水平保持合理差異。同時,加強跨部門協作和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大數據手段,精準快速鎖定欺詐騙保、違反定點協議的可疑線索,提升精準打擊能力。
兩部門發文,穩妥有序擴大跨省直接結算門診慢特病病種覆蓋范圍
《通知》提出,2024年底前,所有統籌地區作為就醫地提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5種門診慢特病相關治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服務,并要求進一步規范門診慢特病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政策,規范就醫結算流程、提升管理服務效能、擴大服務覆蓋范圍。
進一步擴大服務覆蓋范圍,做好擴圍病種相關系統改造和聯調測試工作。按照《跨省異地就醫管理子系統接口規范(V2.1)》的要求,做好本地門診慢特病病種代碼比對和兼容工作,完成醫保經辦機構和定點醫療機構信息系統升級改造和聯調測試。
《關于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通知》發布
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效,推動科技賦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落實《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首頁基本內容(試行)》,加強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規范建立和質量控制,加強和完善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推進信息互聯互通和共享,加大數據日常自動校驗、核對力度,支撐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安全有序向本人開放。積極發揮人工智能、大數據的作用,為城鄉居民提供個性化健康教育、隨訪預約等服務,輔助為醫務人員提供合理用藥、健康咨詢建議,為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運行、質量監管分析,強化支撐績效評價。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數字化智能化設備終端,加強與電子健康檔案信息的聯通,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連續、動態的健康監測服務并適時上傳至電子健康檔案,為醫務人員開展個性化健康服務提供輔助參考。
十三部門聯合發布《國家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行動方案(2024—2030年)》
《行動方案》提出10項重點任務,強化適應氣候變化健康行動舉措,有效防范氣候變化健康不利影響。提出到2025年,健全完善多部門氣候變化與健康工作協作機制;到2030年,氣候變化與健康相關政策和標準體系基本形成。其中,提出增強健康與公共衛生系統氣候韌性。鼓勵運用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搭建醫療衛生機構能源資源管理平臺,探索追蹤相關能耗。提高氣候敏感疾病的診療能力,制定遠程醫療工作響應機制。因地制宜開展基層診治能力建設,完善氣候敏感疾病的分級診療網絡。
京津滬等九地擬允許設立外商獨資醫院
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藥監局發布了關于在醫療領域開展擴大開放試點工作的通知。擬允許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蘇州、福州、廣州、深圳和海南全島設立外商獨資醫院(中醫類除外,不含并購公立醫院)。設立外商獨資醫院的具體條件、要求和程序等將另行通知。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指南(2024版)》
《指南》提出,在組織領導及管理措施方面,加強中醫藥信息化建設,落實《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在現有病歷記錄系統內建設完善對中醫主病主證、四診信息、理法方藥等中醫診療服務信息要素的采集,支持中醫、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優化。鼓勵建立中醫優勢病種或專科專病數據庫。
在中醫藥醫療質量管理方面,病歷(案)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鼓勵結合實際,研發應用中醫智能輔助診療等特色功能模塊。建立健全中醫病歷書寫質量評估與持續改進制度,規范中醫病歷書寫和中醫藥用語。
北京公布醫療健康重要改革任務
中共北京市委貫徹《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實施意見發布,包含共58條改革任務,其中多項涉及醫療健康及養老領域。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堅持健康優先發展,深化首都公共衛生體系改革,完善重大呼吸道傳染病、慢病等防控體系。優化統籌三醫聯動的體制機制,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加強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激勵約束機制。加大急救體系和兒科、康復護理等專科建設政策支持,健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機制。創新醫療衛生服務和監管手段,推動醫療機構數據互聯互通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拓展互聯網醫療服務方式,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
遼寧省“數據要素×醫療健康”推進行動實施方案
文件提出搭建醫療健康數據平臺,夯實數據要素基礎設施;突出便民惠民應用,加強數據要素服務創新;數字要素賦能醫療健康高質量發展;深化產業轉型,加強數據要素改革創新等四個方面12項重點任務。明確利用3年時間,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數字技術逐步融入醫療健康創新發展各環節,促進醫療健康數據的共享、流通和復用。
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建立檢查檢驗結果互通共享信息標準規范,明確檢查檢驗互認項目清單,形成檢查檢驗項目等編碼數據庫。以醫聯體、醫共體為依托,強化醫療機構數據治理,實現檢查檢驗標準化、同質化。
推進智慧醫院建設。推進醫院內部信息系統集成整合和醫療數據統一管理應用,開展醫療機構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達標升級行動。全面推行預約檢查、診間結算、床旁出入院、多學科會診等創新服務舉措,持續優化醫院的管理流程,提升醫療服務智慧化水平。深化人工智能、健康醫療大數據、“互聯網+”、5G、區塊鏈等新興信息技術在醫療服務數據要素場景創新應用。
湖北省發布推動醫療衛生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
支持省域醫學高地醫療設備更新升級。以省級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建設為依托,推動數據驅動型信息化建設,推進醫療設備智能化改造升級,更新計算、存儲、安全等基礎設備。加強遠程醫療和信息化設備配置,強化中醫類醫院相關信息化設備更新換代。
加快城市醫院老舊醫療設備更新升級。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等醫聯體建設,更新換代精準化、便捷化、智能化、遠程化醫療設備和信息化設施。
廣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工作任務發布
提出七大方面22項重點改革任務,包含:實施數字化轉型發展攻堅行動,推進檢查結果共享、省級影像云平臺建設,加強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深化電子健康碼、醫保碼應用,2024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全省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信息共享,全部接入檢查檢驗結果共享互認平臺。開展數字醫院建設示范行動,在全省打造5家標桿性數字化醫院、10家示范性數字醫院。
四川省發布實施意見,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
四川衛健委、省醫保局等十部門聯合發布《四川省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各地將縣域醫共體建設作為促進鄉村振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在符合條件的縣(市、區)全面推開縣域醫共體建設,今年底前,85%的縣達到國家緊密型標準。
《實施方案》明確激活縣域醫共體發展動能,建設數字化縣域醫共體。加強縣域內信息化建設整合力度,聯通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加強縣級綜合醫院“互聯網+”便民服務和互聯網分院建設,依托信息化拓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容,推進區域內健康體檢、醫療服務與公共衛生數據的匯聚治理,加快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向居民個人開放。將法定傳染病、重大慢性病、食源性疾病等報告融入數字縣域醫共體建設,實現在醫生工作站自動生成信息按程序報告,避免漏報、遲報。